loading...
香港出生,到臺灣升學后落地生根,如今在臺灣居住的時間已經超過在香港生活的時間。擔任傳媒工作,長期觀察并融入當地社會,是一個應該很有資格被稱作臺灣通的香港人。
軍事新聞向來虛虛實實,傳媒不時引述所謂機密文件作出報導,事實上可能淪為宣傳工具而不自知。不過,最近美國年輕國民兵特謝拉(Jack Teixeira)大量泄露的政府機密文件,可信度應無庸致疑,當中除了揭露美國對盟邦做了不少見不得人的事外,密件更顯示美軍評估中國臺灣抵受不住解放軍第一擊,在中國臺灣引發熱議。
臺軍以兩枚防空飛彈對應一枚來襲飛彈方式,被美軍認為無法應對解放軍短程導彈密集攻擊。
根據多間美國傳媒引述外泄的機密文件分析,中國臺灣對應解放軍飛彈攻勢,是以兩枚防空飛彈攻擊一枚來襲飛彈,因此只要大陸采取短程導引密集攻擊,臺軍便無法應付。近年來解放軍每天大量軍機進入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去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臺后,中方更借此否定了幾十年的中線默契,軍機不時越過中線,讓臺灣派戰機監視和攔截疲于奔命,導致戰機保養維修系統不勝負荷。美軍認為,已導致中國臺灣近半數軍機無法完整執行任務。機密文件還提到,中國臺灣計劃戰時將戰機隱藏在東部花蓮的佳山基地,以便捱過第一輪攻擊后進行報復的計劃并不可行,經計算這些戰機轉到隱藏地點至少要一星期,屆時戰爭可能早已結束。
應對每天大量大陸軍機進入西南防空識別區,臺軍戰機妥善率下降。
而在密件曝光后,上星期又傳出美軍派遣近200教官駐臺,協助臺軍訓練,傳媒猜測,顯然是美方對臺軍的防御能力不信任的結果。
中國臺灣軍方迅速否定這些引用美國泄密文件的報導,重申有能力應對,而往后幾天陸續有新聞報導臺軍其實有“雄風三型”等“近音速”飛彈,可以作為中國航母克星。不過,從時機來看,報導讓人覺得宣傳和安定人心意味大于事實。從另一角度來看,美軍密件也間接證實,中國臺灣傳媒近年不時質疑,美國售臺武器并非全部都是中國臺灣真正需要,而是強迫推銷或出清存貨。多年來白交的軍火保護費,只能買到心理上的安慰。
在中美對抗格局下,除了中國臺灣被作為抗中籌碼外,不少中企也因各種國安和泄露等理由而受到抵制或制裁。然而泄密事件發生后,傳媒才驚覺原來美國能接觸到最高國家機密的人,起碼成千上萬,多到連當局到現在都無法說出具體數字。
就在上月23日,字節跳動(ByteDance)旗下短片分享應用程序TikTok執行長周受資在美國國會聽證會,接受議員輪番拷問TikTok泄露個資、影響國家安全之前,這些美國最高機密文件已默默在網絡上流傳,但并非透過TikTok或華為手機,而是美國社群媒體Discord。在聽證會后,機密文件更在推特(Twitter)曝光供公眾閱覽,推特負責人馬斯克(Elon Musk)甚至不肯移除文件。
就在美國以各種名目,以國安和泄露理由打壓中企的同時,國民兵特謝拉提醒世人,網絡時代任何環節都有可能讓機密外泄。如果上了年紀的美國議員,仍天真地全力把泄露國家機密的大帽子,扣在年輕人使用為主的TikTok等中企上,恐怕是完全搞錯方向。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美國指責北京竊密的同時,是否應先自清門戶,否則機密都被人看光光還找不到真兇。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并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