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吃的真相》作者?!霸趯嶒炇依镅芯孔鲲堃责B家糊口”,在媒體上介紹“吃的真相”以傳播科學。
關于糖與代糖的問題,這些年已經寫過很多科普。最近,一項“赤蘚糖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研究讓這個話題又火熱起來。其實,赤蘚糖醇只是代糖中的一種,這項研究也只是“代糖也可能危害健康”的研究中的一項??傮w而言,這項研究增加了科學界對于赤蘚糖醇的認知??梢哉f代糖多了一個“黑點”,但對于糖與代糖對的糾纏也并沒有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這里不再重復科普專業信息了,寫個類比故事吧。
在遠古時代,人類過得很清苦。有一個“糖教”,每次出現都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放松與愉悅。于是,糖教在凡是有人的地方都備受追捧。但是,糖教的傳教士太少了,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完美形象。
人類社會進入到20世紀,人類找到了批量培養糖教傳教士的辦法。于是,糖教的福音隨處可得。在盡情享受糖教愉悅的過程中,人們逐漸返現,糖教竟然暗藏禍心,在給人類帶來愉悅的同時,也在悄悄地對人類作惡。隨著這些惡行(齲齒、血糖、血脂、痛風、衰老肥胖以及肥胖伴隨的代謝綜合征等等)的證據確鑿,糖教受到口誅筆伐,“反糖教”擺脫糖教的人群中,一部分選擇了“清教”,也就是完全4拒絕糖教。這部分人,以自己的毅力抵抗了糖教給與的愉悅與放松,獲得了極大的寧靜,也完全避免了糖教的惡行。
而另一部分人一方面希望擺脫糖教的影響,但同時也希望享受到糖教帶來的愉悅。于是,“代糖教”就出現了?!按墙獭逼鋵嵅⒉皇且粋€單獨教派,而是存在著教義完全不同的教派,它們只是在“為受眾提供愉悅”這點上有著共同點而已。在過去的一百多年中,出現過幾十個“代糖教”,每一個代糖教派出現的時候,都宣稱是糖教的“完美替代者”。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它們也確實為受眾帶來了福音,而且沒有出現糖教的那些惡行。然而,在后續的傳教和發展中,人們慢慢發現了它們并不是當初以為的那樣“完美”,一些“疑似劣跡”被逐漸發現,有一些劣跡甚至證據還挺扎實。
每一個“代糖教”的“疑似劣跡”或者“劣跡”被發現,就總會有新的“代糖教”出現,宣稱不存在那樣的劣跡。于是,人們又把信任轉移到新的代糖教身上,把它作為新的“完美代糖教”。
但是,隨著新的“劣跡偵探”的努力工作,新的“完美代糖教”也可能被發現新的“劣跡”。雖然這些“劣跡”的程度并不比“糖教惡行”更多、更嚴重,但是“完美教設”的崩塌,讓受眾有一種“被欺騙”“很受傷”的感覺,甚至產生了“或許還有更多的劣跡未被發現”的焦慮。
對“未知可能性”(科學生說的“潛在風”險”)的擔憂,讓許多人產生了“反代糖教”的情緒,甚至覺得:人類食用歷史悠久的“糖教”,或許才是福音。
于是,信奉“糖教”還是“代糖教”,也就成了一個問題。
拋開情緒只看科學證據的話,“糖教”給人類的福音是最強、最愉悅的,但它們的“惡行”也是證據確鑿的;“清教”通過克制欲望、拒絕糖教的福音,完全規避了糖教的惡行;而不同的“代糖教”,給人類帶來的福音不完全相同,有的很接近糖教,有的差別比較大,但總體而言,也還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人們對“糖教福音”的渴望,不過,它們也并非當初以為的完美,總是存在著一些“劣跡/意思劣跡”。
總體而言,在獲得相同的“福音”的基準上,各種代糖教存在的“劣跡/意思劣跡”,還是比糖教的“惡行”要小的——不過,人們的主觀感覺和情緒,跟冷冰冰的數據并不總是一致的。
是接受清教的寂寞,還是享受“糖教/代糖教”的福音,這是一個選擇。
——能夠接受清教的寂寞,那么就能夠規避糖教與代糖教的一切惡行、劣跡以及意思的劣跡;
——如果接受不了清教的寂寞,要享受“糖教/代糖教”的福音,那么在二者如影隨形的“惡行”與“劣跡/疑似劣跡”之間,(至少在目前看來),糖教的惡行還是要壞得更多的。
轉載自云無心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