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汽車博主,特約汽車評論員。用平靜而幽默的筆觸解讀汽車變革。
只要開過優秀的插電式混動車型,你很容易明白,這是現階段汽車最優的動力規格。
插混兼具了電車和油車的優點,又消除了二者的很多缺點,在電池技術獲得新的重大突破之前,它是汽車“從油向電”過渡的最佳選擇。
▲插混車型可電可混,性能強而油耗低(圖來自長城汽車官網)
西方汽車巨頭在插混技術方面“不思進取”,給了中國品牌一個絕佳的時機。中國品牌的一些插混車型,產品力已經形成對合資燃油車的壓倒性優勢,在中國插混的技術光環之下,合資燃油車的魅力迅速黯淡,銷量開始大幅下滑。隨著中國品牌發布更新的插混技術、更多的插混車型,中低端合資燃油車的市場份額將會被急劇壓縮。
精妙的插電混動
汽車是“機電一體”產物。最早的汽車幾乎完全是一部機械,除了火花塞,其它再無電子設備;時至今日,燃油車已經高度電氣化,而一些設計領先的插電式混動汽車,電子部分的作用和價值已經超過機械部分,把汽車變成了一種“電機一體化”產物。
▲早期的福特T型車用搖把手動點火
30年前,豐田等汽車公司開始研發油電混合動力時,思路是用電機來輔助驅動,減輕發動機的負擔,從而省油。
現在的混動,美妙之處不僅僅在省油,而是充分激活了電機和發動機各自的潛力,在性能、效率、駕駛體驗等方面全面超越燃油車。
尤其是插電混動。
簡單理解,插電混動是加大了電池容量、純電續航更長的混動。
但純電續航增加只是大電池帶來的表面結果,另一個重要的改變是:電機的能力得以充分釋放。插混的電池容量大、功率高,可供調度的電量充分,能支持更大功率的電機,汽車性能得以大幅提升。
我剛深度試駕了哈弗H6的插混版(此前曾長時間試駕過插混版比亞迪秦PLUS),它的DHT插混系統最大功率240kW,最大扭矩530N.m,遠超2.0T汽油發動機,賬面數據在十幾萬價位的汽車中完全屬于超額級別。
▲第三代哈弗H6插混版搭載了長城DHT混動系統
在起步時,天生大扭矩的電機響應極快,加速迅猛;在超車時,電機和發動機同時發力,瞬間提速能力強勁。由于發動機直驅時有兩個檔位,即使是高速區間,降檔提升扭矩再加上電機配合,提速超車干凈利索。
如此性能之下,汽車的油耗還能大幅下降。
我試駕插電版哈弗H6時,刻意讓電池保持低電量并且不外接充電,各種路況跑下來,百公里油耗不超過6升(所謂虧電油耗),遠低于同等動力水平的燃油車。當然,電池充滿后,它就完全可以當一輛電車開(標稱純電續航100公里左右),而電量充足時的混動模式效率應該會更高,油耗更低。
▲不外接充電時,插電版哈弗H6也很省油
在駕乘體驗方面,插電版哈弗H6與一輛電動車沒多大區別,起步、加速和電車一樣平順有力,沒有發動機的噪音,沒有變速箱的動作。在雙電機的巧妙配合下,發動機在中高速度可以“無感”介入驅動,就算發動機的兩個直驅檔位切換,你也不會察覺。
動力強、油耗低、續航長,像電車一樣迅猛、平順、安靜,又像油車一樣沒有續航焦慮,只要試駕過插混車型,你很容易明白:這是油與電最美妙的組合體。
最好的插混是哪種?
哈弗H6插電版搭載的DHT系統,是“以電為主”的插電式混動。
作為一種從油轉電的過渡技術,混動也可分成兩大類:以油為主、以電為主。
全球來看,混動技術雖多種多樣,但可粗略分成三大流派:
一、德系品牌的混動技術最簡單,是在燃油車的變速箱中加進一個電機;韓系混動路線與德系相似。
▲德系插混將電機整合進燃油車變速箱中
二、日系中的豐田和美系的通用、福特,走的是動力分流路線,用一套行星齒輪把發動機和兩個電機的動力融合到一起。
三、日系中的本田走的是串并聯路線,電機驅動為主,發動機主要用來發電,中高速度時參與直驅。
本田的是“以電為主”,其它幾家屬于“以油為主”。
我國的混動路線百花齊放,幾種路線都有,目前最成功的是比亞迪的DM-i,我們已經看到,這種插混技術帶動相關車型全系銷量暴漲。
比亞迪的DM-i是“以電為主”的串并聯混動,而插電版哈弗H6上搭載的長城DHT混動系統,可以看成是多了一個發動機直驅檔位的串并聯混動。
在插電混動技術方面,顯然“以電為主”更有優勢。
“以電為主”的混動,電機取代發動機成為主角。插電版哈弗H6配備了1.5T發動機,最大功率113kW,而驅動電機最大功率達到了130kW。很明顯,驅動汽車的主力變成了電機。
電驅為主,進一步減輕了發動機的負擔,讓混動系統更省油;更大的好處,是在加大電池容量升級為插電式混動時,比“以電為主”的混動系統更簡便高效。
▲插電版哈弗H6的電池布局與純電車型相似
自主插混大反攻
去年以來,除豪華品牌外,中低端合資燃油車銷量大幅下滑,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以比亞迪為代表的自主品牌插混車型,開始強勢擠壓合資燃油車份額。
中國自主品牌的各種插混技術都在不斷推陳出新,相形之下,那些跨國汽車巨頭顯得不思進取。
德系各品牌,無論是大眾、奧迪還是奔馳、寶馬,都推出了插混車型,但這種在油車的變速箱中塞進一個電機的思路,顯然只是權宜之計。這種插混節油能力不佳,而且在不能外接充電的情況下,動力會明顯下降而油耗明顯上升。還有一個麻煩,油車的車身架構中實在不好塞進更多的電池,所以,德系插混的純電續航都較短。
▲德系插混的電池容量受車身限制較大
日系豐田的THS混動雖然很巧妙,但受行星齒輪組結構影響,節油效果不錯但性能受限。
本田的i-MMD雖然也屬“以電為主”的串并聯混動,但插混車型的性能不佳,動力表現明顯不如自主品牌的主力插混車型。最近有消息說,插電版本田雅閣在國內正式亮相,因為電池布置而在后備箱里形成了一個大臺階,讓人大跌眼鏡。
▲本田雅閣插混版的電池明顯侵占了后備箱空間
美系的插混車型在中國基本沒有存在感。讓人意外的是,雖然福特銳際插混版在國內幾乎無人問津,但在歐洲(名為Kuga)卻是銷量最好的插混車型,這款車的純電續航、性能都乏善可陳,可見歐洲市場對插混技術的“見識有限”。而在美國本土,銷量最大的插混車型居然是Jeep牧馬人4×e——和德系插混一樣,這款車在油車的變速箱里塞進了一個電機。
和國貨相比,合資品牌插混車型純電續航短、性能平淡、智能化配置落后、多數不支持快充,而且,定價貴得驚人。插電版比亞迪宋PLUS和哈弗H6的起售價十五六萬,而插電版的豐田RAV4、本田CR-V、大眾途觀等,定價動輒比國貨貴出十余萬。
實際上,自主插混車型與合資燃油車已經短兵相接,形成了正面直接競爭。
▲中國品牌插混車型的座艙智能化水平超過合資車
合資插混車型在國內市場已經被邊緣化,自主品牌插混車型“可電又可油”,而且性能強、油耗省、配置高、價格低,在產品力層面對同級合資燃油車形成了壓倒性優勢。比亞迪的插混一馬當先,長城、吉利、長安、廣汽、上汽等廠商在插混方面都有著很好的技術儲備,并且在迅速迭代升級,長城最近發布的Hi4四驅混動技術,將以“四驅性能體驗、兩驅油耗價格”沖擊市場。
隨著更多的自主插混車型上市,合資豪華車憑借著品牌優勢還有險可守,但中低端的合資燃油車確實懸了。
轉載自傅雪峰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