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華夏時報》總編輯。擅長以新聞手法解讀經濟方略,以專家視角點評財經事件。文風犀利幽默、觀察細致入微、評論入木三分。
大家好,我是水皮,歡迎來到ESG會客廳,我們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巨頭扎堆分拆,都是打的什么算盤?
那么,近期互聯網巨頭是動作不斷。這邊阿里巴巴剛剛宣布組織架構調整,分拆六大部門,計劃“成熟一個、上市一個”。
那邊京東集團就發布公告,擬分拆旗下京東產發、京東工業去港交所主板獨立上市。
對于,阿里巴巴的分拆,我們在《中國式分拆:馬云的智慧》那期節目中已經談到:這種拆分,既是回應社會上對于阿里巴巴“巨無霸”的一種不安,同時也是阿里巴巴內部提升組織效率的一種手段。
其實,說白了,他就是用開放來化解壟斷!當然,不可否認,像阿里、京東這樣多業態的大型公司有個共同的議題,就是如何實現高效的公司治理。
所以,他們通過分拆,使公司架構更加扁平,對市場的響應更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包括騰訊,也做了類似的拆分,只不過他使用的方式是分紅式、清倉式減持!
大家還記得騰訊歷史上幾次大手筆分紅嗎?
最先是把騰訊音樂的股票按比例分配給了股東,之后又把京東、美團的股份全分出去了。那么,這種分紅式減持,不排除他之后還會用,包括他手中投資的拼多多、B站都有可能用這種方式再分配出去。
大家可以想一想,騰訊的這種方式,其實就是一種退出,也是一種變相的分拆。
不過,我們這里要說一下,京東的分拆與阿里、騰訊的分拆是不一樣的。
阿里、騰訊當時是以互聯網的思維,就是贏家通吃的這種思維去打造護城河,那這種思維實際上就是構成資本無序擴張的來源。那么,他們現在的退出、分拆,其實是一種識時務的做法。
但京東對目前分拆的這些公司他是擁有控制權的。根據公告,截止目前,京東集團間接持有京東產發約74.96%的股權,間接持有京東工業約77.95%的股權。
所以如果這兩家公司成功上市,京東上市矩陣就會達到7家,分別是在美上市的京東集團、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達達集團,包括在港交所掛牌的京東健康和京東物流,以及去年收購而來的德邦股份。
所以,京東的分拆其實是一種模式,就是運用京東本身強大運營能力,來孵化旗下各業務獨立上市。通過上市,他一方面分享這些業務擴張的成果,讓前期融資的機構可以有變現退出的渠道;另一方面,京東可讓旗下資產擁有獨立的融資渠道,來降低對母公司的資金依賴。
那么,同樣是分拆,但意義、目的是不一樣的。阿里、騰訊是識時務,京東是在務實。
(點擊用戶名可以查看該用戶所有評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