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現任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亞太區投資總監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曾為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及研究部主管,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法國法盛銀行亞洲經濟研究部主管,美林證券中國策略副總裁。 先后在香港大學、世界銀行、美國華盛頓的國際經濟研究所從事資深經濟研究及咨詢工作﹐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觀點被財經媒體廣泛引用。擁有美國喬治敦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中國浙江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
?。吃路?,美國和歐洲銀行業相繼震蕩,而中國銀行業仍相對保持穩健。過去一個月以來中國銀行板塊僅下跌3%,不僅優于亞洲銀行股,更大幅跑贏跌幅達兩位數的歐美銀行板塊。中資銀行信用利差走闊幅度也低于其他經濟體。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因素都支持上述穩健表現。首先,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負債表和基本面都較為穩健。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遠高于監管要求,且存款在加速增長。盡管額外一級資本債券(AT1)在國有銀行的資本結構中占有較高比重,但其中絕大部分AT1是在境內發行,這意味著必要時政府很可能會提供大力支持。境外AT1僅占中資銀行總市值的3%,因此受外部沖擊的風險很低。
此外,銀行也是中國政府貫徹增長計劃的重要管道,貸款重點投向綠色經濟、基礎設施、工業和科技等項目。最近實施的一系列舉措,包括通過降準來增加流動性等,表明國家對穩增長給予了相當大的支持。最近宣布的機構改革方案和人事調整,包括設立新的金融監管機構等,也是為了更好地協調監管部門和銀行管控風險,提高政府提前出手干預以化解風險的可能性。
中國經濟復蘇在穩步推進,但仍處于早期階段
重要的是,金融穩定使中國得以避開外部銀行業震蕩對尚處于復蘇早期的自身經濟的影響,而銀行業震蕩導致美國和歐洲經濟更早陷入更嚴重硬著陸的可能性上升。對于中國,我們認為大部分的增長動力將來自于重新開放,并支持消費和投資實現高個位數增長,從而抵消主要終端市場的增長風險可能令中國出口放緩(或下降0﹒5個百分點)的影響。
過去一個月來,關鍵數據和新的政策信號都確認復蘇進程在穩步推進。例如,1至2月官方經濟活動指標顯示服務業強勁復蘇,高頻數據和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快速反彈?;ヂ摼W和消費類公司的業績預告都證實3月份消費持續改善,零售銷售料將回歸正增長。在強勁的基礎設施和制造業投資帶動下,加上房地行業對經濟的拖累減輕,固定資產投資改善幅度也超出預期。不過由于貿易前景偏軟,工業產值落于預測區間低端??傊?,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復蘇的初期動能十足,但尚未展現全部潛力。
因此這需要政策發揮關鍵作用。我們認為,今年全國人大設定的5%左右的GDP增長和其他經濟發展目標,確立了最低基線,為增長超過目標以及在必要時推出財政刺激措施留出空間。這可能包括針對性的減稅降費,以及在大宗商品、線下服務和老年人╱嬰幼兒護理等領域推出的地方性消費支持舉措。中國央行在3月27日降準25個基點,這或許不是重大的刺激措施,但也說明決策者愿意且能夠隨時出手促進經濟增長。即使不推出大規模刺激措施,我們仍預測中國今年的GDP增速將達到5﹒5%左右,與暗淡的全球增長前景形成鮮明對比。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并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