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香港南華集團創辦人之一兼董事,并任南華金融控股副主席、南華(中國)副主席及行政總裁、南華置地董事,上述公司均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逾十年。持有美國伊利諾伊州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證券金融投資及制造業有豐富經驗,更富于投資國內項目的經驗,負責集團在中國大陸多個省份的直接投資和管理不同行業,轄下員工超過50,000名。
立法會上周四(20日)通過無約束力議案,建議加快輸入人力,補充本港勞動力,包括容許大灣區外勞即日往返本港及居住地。其實,香港人力不足,眾所周知,最快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輸入外勞,但因涉及不同利益團體,為免造成錯配或引致民怨,即使為人手最緊張的行業引入外勞,也應與行內人士進行足夠咨詢,不宜一刀切行事。
立法會議員建議本港仿效澳門,容許外勞即日來回,我認為輸入外勞最重要是定好游戲規則,避免出現黑工,而外勞工資亦不能太低,以免成為雇主節省成本的借口,輸入外勞有名額限制,目標是補充人力缺口而非搶市民飯碗。
有人擔心外勞對樓市造成影響,則是過慮,一些優才、專才已可投資移民,來港置業,如果輸入外勞后,對本港經濟有利,從而刺激樓市交投,對中國香港也是好事。至于有人批評公屋入息限額太低,令部分市民不愿投身勞動市場,建議政府應定期檢討入息限額等細節,并隨著通脹等經濟情況變化而作出調節,公屋政策原意是幫助無力置業的人士,應避免資源被富戶濫用。
有人憂慮本港引入外地醫護和運輸業人手會造成安全風險,但輸入的人才必定要符合專業條件,而服務大眾的行業,更要具備良好中文或英文的書寫及口語能力(普通話或粵語),方便溝通。在保障本地就業方面,對本地及外勞的要求須一視同仁,薪酬不能太低。本港亦應積極挽留本地人才,創造一個開放、自由宜居城市,自然可以吸引本地人回流。
注1:本文為個人觀點。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并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臺。
(點擊用戶名可以查看該用戶所有評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