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畫廊總監,傳記作家。曾徒步六千多公里由香港到倫敦,于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母后舊居,晉見英國皇室眾成員。
Phillips Auction最近在展出塩田千春和草間彌生的作品聯展,連續兩星期,展期不短。
無法想象中國香港有藏家愿意大手購入塩田千春的作品,而且件件巨大宏偉,線條構圖復雜緊密,全屬精品佳作。最惹人驚震的是又舍得借出展覽。當中絕大部分不作出售,相信除非另有合約,展后付送拍賣,否則展覽完畢,便直回倉庫。
塩田千春的作品其實好難展覽。由于繁復連綿的織線組成的空間,讓每一寸可見的表面都能積塵。加上香港空氣潮濕,織線內的東西有機會受潮發霉,卻無法清理,然后迫于無奈成為藝術品一部分,但亦將作品的價值扣減。
同時由于作品以線條構成,主體靠線索支撐,運輸時的震動有機會傷害作品。倘若主體移動過大,或線索松脫,都會影響作品的價值,甚至導致轉手困難。
作品愈大,需要保養的地方愈多,展覽期間的風險程度愈高,故此非常好奇怎肯愿意借出。細心發現,通常較大件的作品,都寫有估價待詢,即作私人洽購。相反精致細小的,一律純作展覽。
不過就算要出售這類大型作品,面對的收藏家無幾。尤其是展出的巨作皆過四尺,在香港要進電梯之門可謂極其困難。搬過屋都知,要將沙發推入電梯,都要幾個彪形大漢用盡九牛二虎之力,何況現在談的是吹彈可破的結構,薄如蟬翼的材質?這類收藏家必有偌大倉庫,藝術品出入并無困難,而擁有這種貨倉的收藏家,又愿意收藏大型雕塑,香港亦不多。
塩田千春的作品,其價格高峰出現在2022年頭,亦即整個藝術市場最瘋狂的時候。此前有一件30平方厘米的作品,于2020年以1,000,000港元左右成交。同樣尺寸的作品在最近4月已經跌至不夠500,000港元成交,跌幅超過50%。
同場有件作品State of Bring(Children’s Dress)。類似作品曾經在2021年3月3日以美金119,700美元成交,折合大約930,000港元。另一件類似作品于藝術市場高峰以$2,142,000港元成交,估計現在時間亦跌近五成,重返2021年的價位。
不過價格的升跌只會影響有意欲購藏的人,卻無阻作品的藝術價值。塩田千春的經典作品能夠在同場出現實屬難得,實在要多謝大藏家彭先生。
(Re)Trace Kusama to Shiota
地點:富藝斯亞洲 |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大樓G/F
日期:即日至4月30日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并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