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曾任職澳洲聯邦政府及外資跨國銀行,并長期研究中國經濟及改革、發展政策,對有關問題具深入分析能力及獨到眼光。
本篇乃筆者為此專欄寫的最后一篇。顧自2006年8月起已寫了16年多,期間見證了中國發展的翻天復地變遷。在此收筆之時,正好作一些基本性的總結與展望。
百年巨變多風險
正如習近平所指世界正處于百年巨變之時,而中國則是受影響最大及主要變化來源之一。中國取得的成績,尚待發揮的潛力和面對的問題等,都是帶巨大且每被低估(包括中央)。中國一個獨特的基本矛盾是:近幾十年來發展迅速,已成為第一大經濟體(雖然中央只認第二),但人均收入雖已達中等水平,卻仍遠未及發展國門檻。另一問題是經濟實力提升之快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奇跡,但要達到民族復興目標障礙仍多,尤須防功虧一簣。前路狀況有喜有憂,令人悲觀樂觀因素俱在?;氐疆斍?,更不能低估所面對的嚴峻國內外形勢。當人們熱議新一年開門紅及復蘇顯現之際,實際環境卻正如筆者之前指出持續惡化。這在新年伊始已日趨明顯。極端天氣更極端,今年初便已創全球最冷紀錄,中國同創本國最冷紀錄。新冠疫情進入少數據少監測時期,但料有反復,中國作為人口最多又最多交流國度出現了海嘯式爆疫,其后果仍待觀察。尤須防爆出毒性強新變種。國際間財經不確定性持續發酵,在高債務高泡沫的滯漲下進行大收緊史無前例。地緣政爭惡化,俄烏戰爭不斷升級。更值得關注者是中美發生沖突之可能性日高。美國對華的財經打壓及軍事包圍正加緊進行,新招迭出,中國啞忍終有極限。
管治失效待改善
同樣前景難料者是國內形勢發展。筆者早指出中國經濟底氣好且質素不斷提升,但宏觀困局揮之不去乃因政策不當,做成了經濟管治失效,至今未見根治。若讓已延續十年的GDP增長軟著陸走勢繼續,將可能引發硬著陸,也不利長遠發展。由于多年大水漫灌,又可能引發資金沉淀的流動性陷阱和社會信用收縮的資產負債表衰退。在大手減免稅費下財政困局開始浮現,地方債務狀況尤須關注。高杠桿重債負將成為妨礙發展的風險。宏觀之外其他許多政策如為達雙碳目標拉閘限電、禁止補習社、整頓電商平臺,急進式煤轉氣以至最近的對抗疫“清零政策”清零等,既有部分目標不合理問題,更多是實施時粗疏盲目,對民生及經濟做成沖擊,甚至帶來社會性管治失效。正如劉鶴所說中國不會退回計劃經濟,但卻可陷入“長官經濟陷阱”,就是憑長官意志急推拍腦袋工程或政策。也正如習近平所說,要繼承江澤民遺志,做好中國特式化社會主義建設。當中最重要的是提升管治能力以達到“三個代表”的要求??傊?,今年人們希望成為復蘇之年,但卻不能忽略矛盾爆發的風險。望各位讀者自求多福。
(點擊用戶名可以查看該用戶所有評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