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將逐漸消退,內地首季GDP按年增長4.5%,好過市場預期的4%。不過三頭馬車中,只有消費數據勝預期,未來經濟增長將由消費帶動嗎?至于美國3月CPI年率前值大跌1個百分點,但核心CPI卻上升0.1%,通脹前景依然嚴峻,美國通脹需要較長的時間,才會回落至聯儲局的目標?下半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機會有多大?
美國通脹指標大幅回落,市場預期美聯儲結束加息周期就在眼前,只是隨著人們對物價預期的改變,通脹進一步回落可不是那么容易,而且金融緊縮疊加通脹和可能到來的經濟衰退,勢將嚴重打擊美國實體經濟,停止加息甚至減息或許是必要的;另一邊廂中國經濟數據出現兩重天,一方面融資數據強勁、出口大幅增長,但另一方面通脹率正在快速萎縮,到底中國經濟仍在上行,還是即將滑入通縮陷阱?
聯儲局最關注的通脹指標——美國2月個人消費開支物價指數,按年升幅由前一個月的5.3%放緩至5%,是前年9月以來最小升幅,核心指數按年升幅則放緩至4.6%,兩者升幅都小過市場預期。美國通脹是否已經見頂?數據將如何影響美聯儲未來加息行動?受上月高基數等因素影響,中國3月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9,維持擴張,但按月跌70個基點。制造業擴張速度明顯放緩,是否反映需求不足?
美聯儲最新加息25點,但在銀行業危機之下,市場開始預計加息周期可能接近尾聲,但這和聯儲官員對利率預期的點陣圖走勢大相徑庭。英國CPI出人意料回升,英國為了遏制通脹只好加息了25點,不過金融形勢突變,未來英央行會有停止加息的機會嗎?比起通脹,大家現在更關注金融風險,聯儲的加息決策會否真的壓垮銀行業呢?
何時才是美聯儲退出緊縮政策的契機,有人推測是通脹回落、經濟衰退,又或是發展中國家債務問題爆發,但不料一星期之內美國已有兩家銀行接連關閉,銀行業震蕩是否足以讓美聯儲回頭?中國公布了自放寬疫情防控以來的首批經濟數據,消費和投資均見顯著增長,房地產業低位企穩,外資大行調高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官方定調為良好開局。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聽證會上發表驚人言論,不排除要繼續大碼加息,美國股市延續2月慘淡行情,不過最重要的通脹指標——2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明顯回落,盡管仍遠高過預期,但稍微平復了投資者的恐慌情緒;日本央行新相上任前按兵不動,孳息曲線控制政策及利率前瞻指引均維持不變,符合市場預期,而不知不覺地日本通脹率亦到達逾40年新高,日央政策轉向正在路上。
美聯儲今年還是要繼續加息,之前市場對聯儲“高抬貴手”的期望已然破碎,Fed Pivot交易終成虛火,美股美債經歷痛苦的2月;全國兩會召開,正值經濟報復性反彈,我們應如何理解中國最新提出的2023年增長目標;歐洲通脹本應回落卻又反反復復,原來歐洲人也開始跟隨美國人要求漲工資了,那么歐央行的鷹派路線要走多遠?
還沒等到美聯儲結束加息進程,押注聯儲轉向的Fed Pivot交易已然觸礁,期貨市場預期截至今年底聯邦基金利率高達5.28%;后疫情時期我們談得最多的只有通脹,經濟學界開始傳達一種觀念:這次通脹并非暫時性的;萬眾期待的候任日本央行總裁植田和男亮相,面對日本債市的尷尬處境,他的言論會給市場帶來哪些啟示?
最新公布的美國一月份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6.4%,高于市場預期的6.2%。數據會否影響聯儲局今年的加息進程?減息的機會今年會來臨嗎?中國的貨幣信用環境,在今年初得到繼續的改善。隨著經濟活動的復蘇,今年銀行信貸投放以及實體經濟資金需求會否回暖?
極度火熱的就業數據,讓本來已準備暫停加息的美聯儲,又再打起加息的心思,實際上美國的貨幣政策未來會怎麼走,沒有路徑依賴的美聯儲心里也沒譜;日本政府讓一位和現屆班子關系不大的經濟學教授植田和男當上日本央行的總裁,被賦予了挽救日債泡沫危機的使命,到底他會怎么做?
央行周結束,美英歐三地一如預期加息,值得留意的是,作為加息火車頭的美聯儲,在本國通脹率有所回落后僅加息25個基點,而英央行和歐央行均加息50個基點,反映歐洲通脹壓力依然未除。市場預期美國將于今年內重新降息,但最新的就業數據卻讓美聯儲有了加息的底氣,投資者押注政策轉向是否操之過急?中國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今年經濟政策的重點之一,提出讓居民“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的目標,當局會如何在政策上發力,把超額儲蓄轉化成經濟動能?
數據上看,美國在2022年并未步入衰退,第四季GDP增長為2.9%高于預期,不過數據意外增長的背后藏有玄機;歐元區2023開局首月制造業保持收縮,通脹問題短期難解決,且俄烏沖突未見結束跡象,可是市場對歐洲經濟的看法卻變得樂觀起來;日本央行預計今年將結束收益率曲線控制,著手解決日本國債市場流動性枯竭的難題,外界認為日本央行的部署可能成為今年資本市場上的一只黑天鵝。
美國通脹有開始回落的苗頭,由高峰期的9.1%,回落到最新的6.5%,錄得兩年半以來首次下跌。聯儲局今年會繼續維持加息的力度,以免美國的經濟陷入衰退嗎?中國去年12月信貸成長速度低于預期,不過許多城市第一波感染高峰已過,生產生活明顯恢復正常,相關的金融需求也會跟隨回升嗎?
展望2023年,由于全球經濟進一步降溫,決策者繼續面對遏制高通脹的挑戰,全球2023年的經濟會停滯不前、甚至陷入衰退嗎?美國聯儲局上月再加息半厘,是連續四次加息四分之三厘后首度降低加幅。美國職位穩步增長,但工資增幅明顯放緩,聯儲局今年會放慢激進的加息步伐嗎?
如果用一個關鍵詞形容2022年,相信是“全球通脹”。各國都在探索如何治理通脹,而通脹和各國的應對手段又引發新一輪的世界經濟動蕩,主要股市出現大幅修正,成熟市場及新興市場都戰況慘烈。展望新一年,經濟衰退風險會否繼續升溫?又有哪些不確定性因素牽動市場投資情緒?
美國聯儲局罕有連續5周“縮表”,令減資產負債表規模跌穿8.8萬億美元至8.79萬億美元,聯儲局會在明年中停止縮表嗎?日本央行調整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宣布將把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波動區間從目前的正負0.25個百分點擴大至正負0.5個百分點。日本未來還能繼續保持寬松的貨幣政策嗎?
盡管美聯儲、英倫銀行及歐洲央行相繼將加息幅度收窄至半厘,市場仍擔心各國央行會繼續收緊貨幣政策,加劇經濟衰退的風險。停止加息的時間點會在何時,明年全球經濟會陷入衰退嗎?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本周四及周五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及穩健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將恢復及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對明年的經濟環境有何啟示?
全球債市11月終于揮別早前央行升息陰霾,隨著物價數據反映通脹壓力逐漸回落,以及FED多數決策官員認同在12月放慢加息腳步,美國10年期債息大幅回落,債市是否終于見底?七國集團、歐盟以及澳洲一致同意,從12月5日開始,對俄羅斯海運石油設定每桶60美元的上限。限價令對原油價格的影響有多大?
歐美通脹有所回落,各地央行為世界帶來福音,美聯儲本月勢必減緩緊縮步伐,加息75基點,主席鮑威爾更作出了自加息以來最為鴿派的陳述,盡管資本市場已經在狂歡了,但旺盛的就業數據卻如同冷水般澆到投資者的頭上。無論如何,美國近幾十年來罕見的大碼加息進程即將轉向,這對2023年的全球金融市場有何影響?
在剛剛經歷一段整體較樂觀的業績期后,美國百貨公司已經提早啟動假日促銷,結果卻遭到消費者冷遇。今年的圣誕節旺季會不會姍姍來遲?感恩節和圣誕節即將陸續來臨,全球海運市場卻寒意陣陣,爆炸式消費并沒有實現,各大海運航線的運價出現大幅度下跌。航運業要準備過冬了嗎?
強美元在今年首三個季度主導環球匯市發展。然而,由于美國通脹見頂回落,聯儲局有望減慢利率調整步伐,加息周期或逐漸進入尾聲,美元指數是不是已經見頂?英國財相公布財政預算案,一改前政府引發滿城風雨的減稅方案,加稅并削減公共開支。面對逾40年高的通脹水平,新方案能否抑壓通脹?
美國中期選舉結果未明朗,共和黨表現較選前的分析差。若共和黨取得國會控制權,是否可以避免總統拜登推出更多刺激措施推高通脹及利率?英國第三季GDP下降0.2%,意味著英國是G7中唯一尚未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完全復蘇的經濟體,產出比疫情前的水平低了0.4%,是否代表漫長衰退的開端?
市場人士押注美聯儲政策轉向但被現實打臉,美聯儲連續第四次加息75點,主席鮑威爾放狠話顯示鷹派立場,至于其后公布的最新就業數據顯示為2020年12月以來最小增幅,聯儲會否有大動作還待中期選舉過后;滯后數據顯示英國很可能已進入衰退,而通脹水平仍處于兩位數,面對窘境的英國央行只能一邊加息一邊安撫市場。
資本市場遭遇震蕩一周,盡管美國GDP數據證實該國尚未步入衰退,但市場人士已經在押注美聯儲轉向,通脹還沒平息美聯儲在年底前真的會減碼加息嗎?能源號稱是俄羅斯手上的王牌,但歐洲天然氣供給意外過剩擠爆當地碼頭,普京的如意算盤似乎打不響;日本央行將QE進行到底,日元匯率飛流直下,外界擔心這樣的政策不能堅持太久。
外媒說美聯儲將于今年底服軟下調加息幅度,但市場并不那么看,甚至預期明年聯邦利率會進入“5時代”,加息停不下來,美國的房產市場以及全世界的金融市場還將接受考驗;英國首相特拉斯僅在位44天,就因其混亂的減稅政策而匆匆下臺,淪為英國史上最短命首相,那么到底特拉斯錯在哪里?能源危機之下,歐洲能保證最基本的民生用氣,但企業的凜冬還在繼續,能源危機對歐洲工業的打擊可能是致命的。
美國最新公布的通脹數字仍高過預期,美聯儲第四度大碼加息已經在路上;英國新首相特拉斯推出的減稅方案,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極大地擾亂了英國資本市場,英國央行無奈下場入市,這會對該國經濟造成怎樣的影響?俄烏沖突讓各國反思能源政策,并望向核能發電,盡管安全風險更大,核電在供電穩定性上遠遠強于其他可再生清潔能源。
美國就業數字持續強勁,失業率刷新低,美國經濟衰退的預期始終都沒有實現,讓美聯儲加息更有底氣,但美股已經進入間歇性崩潰的狀態,資本市場對此相當困擾;英國新首相推出的減稅方案野心勃勃,可是卻引發市場的廣泛質疑,英鎊匯率一瀉千里,以至于當局要緊急收回方案,新內閣才就任一個月,很有可能已經淪為跛腳鴨政府;美國的盟友沙特帶頭提議石油減產,環球通脹問題百上加斤,發達國家都得檢討過去的能源政策。
美聯儲一如市場預期加息0.75厘,點陣圖顯示,利率今年內或增至4.4厘,即今年余下兩次議息會議合共再加息1.25厘,11月再次加息0.75厘的機率高嗎? 日本央行則維持超級寬松貨幣政策不變,日、美利差繼續擴大。日圓兌美元曾跌穿145心理關口,見24年新低。為阻止日圓跌勢,日本當局自1998年6月以來,首次藉干預匯市提振日圓。日本出手能否壓制日圓跌勢?
美國8月CPI數據仍高達8.3%,高于市場預期的8.1%。通脹超預期會否使美聯儲9月加息0.75厘?今輪美國經濟下行周期的終局會否出現滯脹式衰退?美元今年強勢走升,且在市場預期美聯儲激進升息策略不變的背景下,美元料將持續走強,美元強勢是否會維持?對其他國家貨幣有何影響?
美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早前于Jackson Hole年度全球央行會議發表了簡短而強硬的演說,暗示9月份的議息會議將繼續大手加息,美聯儲接下來會否繼續“鷹派”強硬態度?加息走向如何?歐洲通脹再創新高,8月通脹(CPI)初值,按年升至9.1%,超市場預期。歐元區的通脹何時見頂?歐洲央行先發制人的緊縮政策能否提振歐元?
日本在二戰后經濟飛速增長,尤其是工業和制造業技術躍居世界前茅,1980年代是日本經濟的高峰期,大有取代美國的勢頭??墒堑?990年初,日本經濟泡沫爆破,資產價格急劇下跌,從此日本經濟長期低迷,被喻為“失落的30年”,甚至到今時今日仍在低通脹的泥沼中掙扎。日本現今經濟會否走上當年的舊路?
英國通脹正處于40年以來高位,7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增長10.1%,超出市場預期。英國通脹會否再進一步攀升?CPI數據將如何影響英倫銀行決策?美國聯儲局公布7月議息會議紀錄顯示,未來加息步伐將取決于經濟數據,但認為在某個時刻放慢加息步伐是合適。聯儲局明年會否放緩加息步伐?
美國消費物價指數開始放緩,7月通脹回落至8.5%,雖然遠高于美儲局定下的2%目標水平,但間接令美國9月加息0.75厘的機會率由67.5%,下跌至33.5%,美國通脹是否已轉勢?根據能源數據和分析提供商OPIS的數據,當地時間周三(10日)下午全美無鉛汽油的均價降至了每加侖3.99美元。這是自3月份以來,美國汽油平均價格首次低于每加侖4美元。汽油價格未來是否能持續回落?
美國就業市場在7月異常強勁,紓緩了經濟衰退的憂慮,卻同時令聯儲局重手加息的預期驟然升溫, 聯儲局加息步伐會否再次加快?分析相信,歐元區和英國今年冬天都可能遭遇能源供應短缺,英國的能源支出料將在10月進一步上升,加劇通脹和生活成本危機。英國今年會否出現滯脹?
美國第二季經濟負增長0.9%,連續第二個月經濟倒退,陷入技術性衰退,與此同時美聯儲加息75點合乎預期,但會后釋放鴿派言論,讓市場預期美聯儲很快就會結束大幅加息模式,不過高居不下的通脹問題真的能在中期選舉前解決嗎?能源價格暴漲已經影響到全球的消費信心,即將到來的經濟寒冬會否比我們設想的還要寒冷?
歐洲央行跟上各國升息的腳步,宣布結束長達8年的負利率時代,把基準存款利率從-0.5%調升到0%,是歐洲央行11年來首次升息。歐洲央行加息幅度較預期高,歐元匯價能否回復強勢?至于聯儲局積極加息對抗通脹,推動美元持續強勢,聯儲何時才會停止加息?
美國通脹高燒不退,6月份通脹按年續飆升9.1%,再創出超過40年新高,聯儲局大手加息的預期升溫,本月底加息1厘的機率有否增加?歐元兌美元匯率跌至平價,令歐洲央行面臨艱難選擇,ECB若想通過快速加息遏制通脹,則會打擊本已受到高昂能源價格重創的經濟,ECB應該何去何從?歐元是否已經超賣?
美國就業數據優于市場預期,反映經濟情況良好,紓緩衰退的憂慮,不過分析相信,美聯儲仍然會進取地加息應對高通脹,美國經濟衰退是否正在逼近?美聯儲利率政策什么時候出現調整?2022年以來,歐元兌美元匯率已經跌近10%,從年初的1.13左右跌至目前的逼近1的水平,歐元還有多少下跌空間?
美聯儲堅決加息,開啟全球緊縮大時代,歐洲的衰退形勢已漸清晰,而美國亦很有可能在明年開始出現衰退,但與此同時,供應鏈未修復導致環球物流不暢,又遇上俄羅斯遭制裁所導致的能源危機,物價上漲勢頭一發不可收拾,滯漲這個經濟學新詞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F代國家要如何做才能走出滯漲的泥潭,我們是時候回頭看看,從歐美在上世紀經歷的兩次至暗時代中尋找啟示。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大幅加息后出席聽證會,表明決心要讓通脹回落,并堅持適度加息的大方向,實際上種種跡象顯示美國今年難見衰退,讓鮑威爾的鷹派立場有了底氣;歐洲能源危機已經迫在眉睫,部分歐盟國家甚至打算走回頭路,重新燒起煤炭,歐洲經濟滯漲甚至衰退恐成定局,歐央行有沒有好辦法?美元強勢讓日元低處未算低,日本銀行上周買入了超過800億美元的國債,捍衛債券市場,但如此激進的印鈔行動會否造成風險?
美聯儲宣布加息75基點,是自1994年以來幅度最大的加息,并表示7月底議息會議應該仍會加息半厘或75基點,以遏制處于40年高點的通脹。假如較樂觀的情況出現,9月加息幅度會否下降至半厘?聯儲的做法會否進一步重擊經濟與市場?在全球央行加碼緊縮政策的背景下,眼下依然無止境購債的日本央行,無疑正成為最大的另類。日元兌美元匯率跌至199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如果日本央行不改變其寬松政策,日元會否再次面臨拋售壓力?
美國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期勁增8.6%,創1981年以來高點,排除糧食和能源成本的5月核心CPI年增率也高達 6%,兩者均高于市場預期。CPI數據表明,美國通脹非但沒有放緩,甚至可以說還未見頂,美聯儲會否被迫鎖定更激進的貨幣政策?根據歐洲央行公布的最新政策決議,歐洲央行計劃7月加息25個基點,明確釋放2011年來首次加息的信號,并暗示9月可能更大幅加息,被視為追趕其他主要央行行動步伐的鷹派轉向。歐央行會否徹底轉鷹?
歐盟順利通過一項關于禁止從俄羅斯進口原油的禁令,將截斷俄羅斯對歐原油進口的90%,原油價格快速上漲,對準備應對物價快速上升的歐央行而言并不是一件好消息;而正在大刀闊斧加息的美聯儲,出于對滯漲和資本市場震蕩的憂慮,則不得已改換口風,到底這輪雷厲風行的緊縮周期可以持續多久?
正與烏克蘭交戰的俄羅斯都限制一系列的糧食農產品出口,全球糧食危機可謂是迫在眉前。印度亦因為旱災而限制小麥出口,食品通脹是否成為大趨勢? 美聯儲公布的5月議息會議紀錄顯示,委員一致認為,應該迅速將貨幣政策轉向更為中性立場,大多數委員支持6月及7月會議都再加息50個基點。不過通脹出現見頂回落跡象,大碼加息還是聯儲的主基調嗎?
美聯儲首啟大碼加息,并放狠話通脹不回落就不罷休,立刻招致資本市場恐慌,更有不少金融界重磅人物發聲,警告美國面臨非常高的衰退風險,將對后疫情時代的經濟復蘇勢頭帶來重大打擊;與此同時,日本上月通脹率達到2.5%,是過去十三年首次超過政策目標,但這并非反映日本經濟的逆轉,日本銀行還在苦索著擺脫經濟泥潭的良方。
4月通脹數據高于預期,但較3月創下的逾40年新高有所回落。通脹會否持續高企,美國勢將步入經濟衰退?隨著美國聯儲局加息0.5厘,加上歐羅區通脹率飆升至新高7.5%,多名委員都促請歐洲央行在今年夏天開始逐步加息,預計年內將加息多少次?貨幣政策又如何影響歐元走勢?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4日宣布加息50個基點,創下美聯儲2000年以來單次加息最大幅度,體現出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的緊迫性。美聯儲在加息、縮表上“快步走”,十年期國債利率升至3%以上,會否導致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同時沖擊全球金融市場并加劇新興市場壓力?美國政府對匯率的態度回歸到強美元立場,美元的升勢可持續多久?英倫銀行決定加息0.25厘至1厘水平,已連續4次調高利率。能源價格高企下,英國未來經濟會否出現負增長?陶博對此又有哪些觀點?
美聯儲快速加息幾乎板上釘釘,外界普遍預測本次加息周期會是近30年來最激進的一次,今年加息幅度可能要超過200基點,加上計劃中的縮表,美國會否因此導致經濟衰退?日元價格愈貶愈急,一向淡定的日本央行也似乎坐不住了,國際環境到底是怎樣帶動日元快速貶值?上海仍在執行嚴格的封控措施,但人民銀行的寬松政策卻沒有市場想像的大,全面降準僅25基點且沒有政策降息,陶博對此又有哪些觀點?
美聯儲日前公布的會議記錄,比外界想像的還要更偏鷹派,官員考慮每個月都要來一次縮表+加息的組合拳,全球資本恐加快從新興市場撤出,美國資本市場也可能會發生動蕩;就在美國密鑼緊鼓加息的同時,日本央行完成了安倍執政時期一直沒有達到的目標——日元貶值,貨幣貶值有助提振國家出口,但是愈來愈多人認為日元貶值并不值得高興,因為這代表著日本經濟還是不見起色。
美國的通脹持續創40多年以來的新高,美聯儲激進加息的呼聲甚囂塵上,市場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擔憂不斷升溫。美國債市出現“收益率曲線倒掛”(inverted curve),即2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方,為2019年8月以來首次,是否預示美國經濟有衰退風險?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釋放戰略石油儲備,能否應對烏克蘭局勢引發的能源價格飆升問題?對美國通脹有何影響?
俄羅斯和烏克蘭開戰滿月,從閃電戰打成了持久戰,能源價格拉漲讓歐盟和英國不得不繼續面對通脹問題,而且很多人有所不知,俄烏兩國還是全球主要化肥出口國,今年食品價格的上漲壓力會如何影響各國的央行決策?
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除了一如預料在本月首啟加息外,官員預計加息節奏大幅提高,甚至預期每月都要加息,最快還會在5月縮表,通脹情況愈來愈嚴峻,美聯儲在今年是否注定鷹派當道?港股本周遭遇歷史性震蕩,和中概股風險不無關系,但中概股退市風險爆發,也是兩年后的事情,為何市場的反應如此激烈?
美英先后宣布,將會停止購買俄羅斯出口的石油,禁令將對國際原油價格帶來什么影響?俄羅斯早前已經警告,可能會停止向德國輸出天然氣,作為對石油禁令的回應。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和石油,分別占歐盟總進口量的40%和30%,歐洲能否在俄羅斯以外尋找替代供應國?聯儲局官員本周進入3月16日議息會前的封口期,相信沒有新指示性可供公布,不過美國2月CPI按年增7.9%,續創40年新高。面對超出預期、仍具上行壓力的高通脹,聯儲局3月加息50基點的概率會否上升?
美國勞工部公布2月非農就業數據優于預期,失業率亦進一步回落。美國勞動力市場形勢一片大好,就業復蘇似乎步入正軌。市場對美聯儲最早或于今年3月加息的預期持續升溫。但地緣問題沖突加劇,美聯儲加息幅度會否高于往常?俄烏戰事延燒,歐盟對俄羅斯金融、銀行領域、政府官員和企業人士等已發起數輪制裁。不過,歐洲在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嚴重依賴俄羅斯,這一嚴厲的制裁措施會否將使歐盟遭到反噬?俄國于烏克蘭危機落幕后,仍將與歐洲市場維持緊密之能源供需關系嗎?陶冬為您解讀。
俄烏戰事延燒,盡管歐美皆作出制裁,仍未見俄羅斯停止軍事行動。全球金融市場被烽火震散,烏克蘭危機引發的拋售會否演變成熊市?美國和北約對俄羅斯還有什么大招?美國上月通脹繼續加劇,聯儲局重視的通脹指標──核心PCE指數在1月按年升5.2%,是1983年4月以來最大升幅。數據反映美國的物價上升比聯儲想象的更高、更全面,聯儲局貨幣政策“急轉彎”能否遏制通脹,推動經濟增長?陶冬為您解讀。
美國一月份消費者物價再次上漲,令通脹壓力在年初開始緩解的希望破滅。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表明,準備采取若干工具,確保高通脹不會變得根深柢固,同時不排除每次會議都加息的可能性。加息周期近在眼前,全球央行會否跟隨?俄烏情勢緊張,美國總統拜登早前發表講話,指俄羅斯“仍有很高可能”入侵烏克蘭,但俄羅斯宣稱軍演后就會撤軍。受到地緣政治事件刺激,全球金融市場再度跳水,美股還能一路高歌猛進嗎?陶冬為您解讀。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議息會議后發表了聲明,語調之強硬是疫情爆發以來首見,稱不排除任何激進緊縮政策,包括一邊加息一邊縮表,頓時造成全球資本市場震蕩,聯儲例會之后,市場是更清晰了還是更恐慌了呢?另一方面中國不斷放水呵護經濟,中國經濟今年會遇到哪些挑戰?陶冬為您解讀。
中國去年12月社融數據回升,但事實上信貸環境仍然有隱憂,在長短期貸款增量數據可見端倪,人行早于預期釋放寬松訊號;利率掉期顯示美國有可能一年加四次息,但聯儲真的會采取如此激進的緊縮措施嗎?QE回收加速又會對美股帶來什么影響?陶冬為您解讀。
疫情帶來的供應鏈斷鏈危機影響全球經濟,但事實上并非每個國家都面臨嚴重的通脹問題,在美國CPI刷新近40年新高的同時,日本11月通脹率仍然少于1%。美聯儲加快政策收縮,除了taper和加息外,還考慮祭出縮表這一殺著,美國以至于國際資本市場準備好聯儲縮表了嗎?陶冬為您解讀。
美國物價問題已迫在眉睫,聯儲今年收水成定局,上月聯儲會議紀要顯示今年會加三次息,taper之后就是連環加息,高處不勝寒的美股還能繼續漲漲漲嗎?變數在于美國12月新增非農就業連續第二個月低于預期,這會打亂聯儲的計劃嗎?中國新訂單數據有向好的跡象,加上新一年專項債額度發放,工業生產和基建兩大龍頭發力,中國經濟能否一掃悶氣?陶冬為您解讀。
自從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改口風,承認通脹不再是早前預計的暫時性。其后聯儲局調高了GDP、CPI在2022年的預測,甚至暗示已經在考慮收縮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但FOMC的一系列操作對經濟與市場沖擊有限,美股三大指數照升。聯儲局全面轉鷹將如何影響市場表現? 受到疫情擾動消費、地產投資不及預期、基建投資發力不足的影響,中國11月經濟數據仍然延續了下半年疲軟態勢,消費數據繼續低迷,餐飲收入增速大幅回落。明年經濟增長會否繼續尋底? 2022年的中國經濟形勢取決于什么因素? 陶冬為您解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繼續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財政政策的關鍵詞是什么?人行全面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人民幣,比7月份多“放水”2000億元人民幣,陶冬如何看待明年財政政策?另一方面,鮑威爾近期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放棄通脹“暫時性”這個詞,并表示可能提前幾個月完成taper,加上聯儲局高官也集體響應鮑威爾加速Taper的鷹派言論,聯儲局會否再次加速taper及首次加息的時點?陶冬為您解讀。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終于改口表示通脹不再是暫時的,重申“通脹持續走高的風險明顯上升”,通脹在經濟中的蔓延范圍更廣。鮑威爾轉鷹派,是2018年末從鷹轉鴿后首次轉變態度,對環球市場帶來什么影響?上周多國發現Omicron變種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引起全球關注,導致金融市場出現拋售,因為投資者可能擔心Omicron會阻礙全球從新冠疫情中復蘇,疫情對全球經濟將會造成什么影響?陶冬為您解讀。
新型冠狀病毒再出現強大變異株Omicron,是迄今變異最多的病毒株,導致南非確診病例急增,各國如臨大敵,全球資本市場亦出現震蕩,陶冬如何分析接下來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開始承認通脹壓力會持續存在,并終于在會上提到加息,息魔正在敲門;另一邊廂,中國人民銀行不再提“不搞大水漫灌”等字眼,市場期待中國放水挽救經濟成長。面對后疫情時代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形勢,各國如何走出自己的道路?陶冬為您解讀。
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在修復疫情帶來的影響,但是都在放水和收水之間舉棋不定,日本新內閣在負債率高企的情況下,仍然提出了激進的刺激經濟計劃;美國就業數據理想,美聯儲暗示可能提早加息;歐央行長則發聲堅拒加息呵護經濟成長。想知道陶博如何解讀各國的經濟政策,敬請關注陶觀天下。
美國連續第五個月CPI都在5%以上,物價的急速上漲已經讓部分市場人士坐不住,美國政府和美聯儲是否還能沉得住氣?今年內地雙十一沒有了過去的喧囂熱鬧,但電商平臺對外公布的成交額仍然強勁,隨著市場逐漸飽和,新零售賽道的下一步在何方?關注本集節目,陶冬為你一一解讀。
正當外界預期英國加息的時候,英倫銀行竟大比數通過利率按兵不動,為市場投下一枚震撼彈,主要經濟體拒不加息,會對美聯儲以至于全球有何影響?另一邊廂美聯儲如預期宣布減少買債(taper),美國長短期國債利差表現又有什么啟示?陶冬為您解讀。
隨著各國央行走向結束2020年初新冠疫情開始時實行的超寬松貨幣政策時代,全球的國債收益率曲線一直在趨于平緩。是否意味著投資者預計央行的緊縮政策將導致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放緩?加拿大央行宣布,基于經濟復蘇取得的進展,正結束量化寛松,并暗示明年加息時間可能提早,其他國家的央行何去何從?陶冬為您解讀。
美國十年期國債利率大升,通脹水平已經遠遠高過聯儲的平均通脹政策目標,加息時間會否大大提前?英倫銀行預計今年稍后時間,通脹將升穿4%,至2022年第三季回落至2.6%,英國央行會否快速采取一系列加息行動? 陶冬為您解讀。
因燃油和天然氣服務價格飆升,美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略高于市場預期,會否影響聯儲局的縮減購債計劃進程?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在他的第一份施政報告里提出了要實現“新資本主義”的經濟政策,具體有哪些主張呢?多國數據反映通脹壓力持續存在,金價飆升并突破1800美元關口,黃金投資的邏輯也需要變?陶冬為您解讀。
周五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料顯示美國就業市場持續改善,9月失業率小幅下滑,為美聯儲下一步行動的時機提供線索;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提到要建設北部都會區,同日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羅列十個重點行動方向及45個行動項目;全球經濟開始自COVID-19疫情復蘇導致用電需求大增,引發天然氣短缺與價格飆漲,到底能源危機會如何影響環球經濟?陶冬為您解讀。
FOMC減少買債計劃正在路上,而利率意向點陣圖顯示,有一半的委員認為明年將至少加息一次,美國貨幣政策走向正?;瘧摬贿h;日本即將進行大選,現任首相菅義偉不尋求參選,選戰最大焦點在于誰會是自民黨新一任總裁,到底日本政壇變局會如何影響環球經濟?陶冬為您解讀。
美國8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4%,低于市場預期亦低于前值,反映通脹壓力較上月降溫,供應鏈斷鏈是否有所修復?德國總理默克爾不尋求連任,一個時代結束,這對德國以至于歐盟經濟有何影響?陶冬為您解讀。
歐洲央行維持利率不變,但會減緩買債速度,上月歐元區通脹達到3%,是否打亂到了歐央行的退出援助計劃?中美元首周五突然通電,兩國關系是否有修復的希望?關注本期節目,陶冬為您解讀。
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公布,數據會否動搖到美聯儲的縮減買債計劃?最近大宗商品價格急漲,有分析師認為商品已開啟了新一輪超級周期,不過目前全球需求未見顯著增長,這樣的超級周期是否存在?陶冬為您解讀。
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上表示,今年開始縮減買債規??赡苁呛线m,而縮減量化寬松的時間和步伐并非傳遞加息時間的直接訊號。鮑威爾在政策上會有哪些轉變?會否沖擊股市表現?“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近年亦已成為熱話,為全球金融業創造了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契機。ESG未來會帶來怎樣的長遠機遇,對環境、社會又有哪些正面影響?陶冬為您解讀。
美國聯儲局公布上次貨幣政策會議紀要,會后聲明用了“滿意”來形容目前的通貨膨脹,另有幾名官員則認為明年減碼QE才合理。聯儲局暗示今年可能收水,加上工資上漲的速度比聯儲局預期得更快,這個因素會是提早加息的理由嗎?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7月份的工業、消費和投資活動指標都顯示增速放緩程度超過預期,經濟增長動力是否出現下滑苗頭? 第四季經濟增長又有哪些關注點? 陶冬為您解讀。
在經濟持續回暖之際,7月份美國通脹率居高不下,7月CPI同比上漲5.4%,漲幅與6月持平,表明美國通貨膨脹壓力不減。在供應鏈瓶頸與勞動力短缺背景下,美聯儲會否提前收緊銀根?疫情重燃會否改變復蘇的方向?第32屆奧運會順利完成,不過日本首相菅義偉支持率卻創下新低。日本即將面臨大選,菅義偉能否幸運連任,重燃安倍當年承諾的改革勢頭?陶冬為您解讀。
美國就業數據較預期佳,7月份非農業職位大增94.3萬個,是2020年8月以來的最大增幅,也意味著就業市場連續第三個月實現加快成長。數據會影響美聯儲收水步伐嗎?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表示,“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中國經濟發展到當前這個階段,科技創新既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F時中國的科技發展水平如何?制造業在經濟中的占比愈來愈高,對未來經濟發展有什么意義?陶冬為您解讀。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當中有哪些亮點,中國經濟下半年將怎么走?聯儲局維持利率及買債步伐不變,不過首次提及評估買債規模,為日后逐步縮減量化寬松(QE)力度鋪路。美國經濟是否弱過市場預期?下半年有機會收水嗎?陶冬為您解讀。
歐洲央行維持利率及買債步伐不變,符合市場預期,并稱將維持超寬松貨幣刺激政策,下半年消費是否有望出現反彈?如何影響歐洲股市的表現?東京奧運會周五低調開幕,被譽為戰后以來最不受人關注的一屆奧運會,環球市場表現又如何?陶冬為您解讀。
中國公布第二季GDP數據,顯示經濟成長已然放緩,下半年中國經濟將怎么走?美國通脹持續爆發,讓美聯儲不得不喊話放鴿,但另一邊歐洲經濟持續修復,歐央卻對收水躊躇踱步,這個星期陶冬繼續為您剖析經濟大形勢。
港股上周暴跌近千點,中國政府繼續加強對科技企業的監管,頗讓市場感到擔憂,是否已經改變了港股的大邏輯,下半年表現又如何?美國國債市場上周出現大動蕩,十年期國債利率一度跌破1.3%,是否意味著衰退的重臨?中國全面降準,是否暗示上季經濟增速差過市場預期?陶冬為您解讀。
美國就業市場火熱,六月份非農就業增加85萬人,是十個月來最強勁,但尚未恢復到接近疫情前的水平,美聯儲該何去何從?中國PMI連續三個月回落,出口訂單明顯回落,下半年表現又如何?而隨著疫苗注射加速推進,歐洲經濟是不是也會有一輪復蘇?陶冬為您解讀。
美國總統拜登的基建計劃在國會獲得突破性進展,盡管預算投資總額大幅下修,但放水規模仍然前所未見;但與此同時,本輪通脹形勢迅猛,這股完美風暴究竟是過渡性還是持續性,兩者之間的差別又會如何影響加息預期,陶冬為您解讀。
發達國家逐漸重啟經濟,并反映在通脹數字上,美聯儲盡管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但表述上明確“放鷹”,將疫后首次加息預測提前至2023年,和陶冬此前預期不謀而合,那么美聯儲的議息還有哪些啟示?中國公布的工業、消費、投資數據均低于預期,陶冬又有什么見解?
美國最新CPI數據達到5%,與此同時工資水平也在快速增長,陶冬解讀美國出現了沒有先例的非典型通脹;七國集團決定一致征收最低15%的全球企業稅,劍指各大網絡巨頭,陶冬認為一種全球新趨勢已經到來。
美國公布最新非農就業數據,復蘇已經開始,但和疫情前就業水平還有距離,何時才適合退出財政刺激模式?中國單日批出上百億美元的QDII額度,這對人民幣國際化有何啟示?陶冬為您解讀。
美國總統拜登周五推出了一項高達6萬億美元的預算案,財政刺激力度前所未見,將對市場產生哪些深遠影響?美元持續走弱,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實現四連漲,刷新超過3年新高,如何看待后市?
【逢周日晚上7時】特別邀請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博士,同你分析中國宏觀經濟,環球市場焦點,以及投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