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tvrz9"><video id="tvrz9"></video></strike>
<strike id="tvrz9"></strike><span id="tvrz9"></span>
<strike id="tvrz9"></strike>
<strike id="tvrz9"><i id="tvrz9"></i></strike><strike id="tvrz9"></strike><th id="tvrz9"></th><span id="tvrz9"></span><strike id="tvrz9"></strike>
<strike id="tvrz9"><dl id="tvrz9"><ruby id="tvrz9"></ruby></dl></strike><th id="tvrz9"><video id="tvrz9"><strike id="tvrz9"></strike></video></th>
<th id="tvrz9"><video id="tvrz9"></video></th>
<th id="tvrz9"><video id="tvrz9"></video></th><strike id="tvrz9"></strike>
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哲理名言 >
最新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排行 推薦名人名言

普羅泰戈拉

時間:2021-08-15 16:23來源:哲理名言 作者:在線人生 點擊:

普羅泰戈拉(Protagoras,約公元前490或480年~前420或410年) 公元前5世紀希臘城邦民主政治高度發展,普羅泰戈拉是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主張"人是萬物的尺度"。普羅泰戈拉約生于公元前490~前480年之間,大約活了70歲。他出生在阿布德拉城,多次來到當時希臘奴隸主民主制的中心雅典,與民主派政治家伯里克利結為摯友,曾為意大利南部的雅典殖民地圖里城制定過法典。一生旅居各地,收徒傳授修辭和論辯知識,是當時最受人尊敬的"智者"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普羅泰戈拉


外文名稱

Protagoras


別名

普羅泰格拉


國籍

古希臘


出生日期

約公元前485年前后



逝世日期

公元前420或410年


職業

哲學家


出生地

阿布德拉城


代表作品

《論神》,《論真理》和《論相反論證》


目錄

1人物介紹

2哲學思想

3倫理思想

4作品和名言

5軼事

普羅泰戈拉


折疊編輯本段人物介紹

普羅泰戈拉/普羅泰格拉(新版高中教科書內所稱)(Protagoras,約公元前490或480年~前420或410年)


公元前5世紀希臘哲學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普羅泰戈拉約生于公元前490~前480年之間,大約活了70歲。他出生在阿布德拉城,多次來到當時希臘奴隸主民主制的中心雅典,與民主派政治家伯里克利結為至友,曾為意大利南部的雅典殖民地圖里城制定過法典。一生旅居各地,收徒傳授修辭和論辯知識,是當時最受人尊敬的"智者"。據說晚年因"不敬神靈"被控,著作《論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逝世。著作除少數片斷外,均已失傳。他的思想,只能從柏拉圖的對話《泰阿泰德篇》、《普羅泰戈拉篇》中見到。


折疊編輯本段哲學思想

普羅泰戈拉接受了赫拉克利特關于萬物流變的思想,認為變動不居的感覺現象是真實的,萬物是在不斷地運動變化的。但是他從這種素樸的感覺論走向了相對主義和懷疑論。斷言每個人的感覺都是可靠的,人們對一切事物都根據各自的感覺作出不同的判斷,無所謂真假是非之分。因此他提出一個著名的命題:"人是萬物的尺度",認為事物的存在是相對于人的感覺而言的,人的感覺怎樣,事物就是怎樣。萬物的存在與否、性質形態都是相對的,完全取決人的主觀感覺。由此又斷定"知識就是感覺",主張只要借助感覺即可獲得知識。他根據這種觀點,對傳統宗教神學提出了懷疑:"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們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們像什么東西"。這種強調人作為認識客觀事物的主體的意義,否定了神或命運等超自然的力量對人生的作用樹立了人的尊嚴。但這種思想忽視了法律的作用不利于社會穩定,后來蘇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


普羅泰戈拉把感覺看成是真理的標準,含有主觀唯心主義成分。不過他的本意并不是要否認事物的客觀存在,與后來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有區別。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覺有對立與差異,觸及到主觀和客觀的關系問題,表現了人類認識的深入。他強調人在現實中的地位,在當時有破除傳統神學觀念的啟蒙作用。他把人作為重要的哲學研究對象,這是古希臘自然哲學時期向后一階段過渡的重要標志。


折疊編輯本段倫理思想

普羅泰戈拉的倫理思想也具有相對主義特征。他的著名命題"人是萬物的尺度",強調人的作用和價值,表現出個人主義思想傾向,后來成為人道主義的一個命題。普羅泰戈拉認為人以自身的感覺獲得知識,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為道德的標準。因此,道德是因人而異的。他認為,道德并不神秘,正如技藝一樣,它是人在從事私人事務和公共事務中的智慧的表現,它能調解家庭關系,幫助人們更好地參與城邦國家的事務。他指出,公正、智慧、節制等是人們必備的品質,人和人之間應以尊敬和正義為原則。他反對蘇格拉底的先天道德論,主張"德行可教",并力圖證明德性不能憑天性或自發生成,它是一種可以傳授并需經過苦心修養才能獲得的品性。


普羅泰戈拉的倫理思想,在當時有力地支持了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對西方倫理思想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其中所包含的相對主義和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因素,也為后來的思想家們所繼承和發展。智者派由此引出了兩個相反的發展方向,有的為奴隸貴族專制作道德論證,有的得出奴隸制是非正義的結論。


折疊編輯本段作品和名言

普羅泰戈拉的著作有《論神》《論真理》和《論相反論證》等?!墩撋瘛烽_頭第一句是:"關于神,我既不知道他們存在,也不知道他們不存在。有許多東西阻礙著我們的認識,如問題晦澀、人生短促等。"他留傳下來的最著名的哲學名言就是在《論真理》中說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存在時萬物存在,不存在時萬物不存在。"他的這些話觸怒了雅典人。他的著作從抄錄收藏的人那里收集起來,在廣場上當眾燒毀。他自己也被驅逐出城邦。他的主要思想通過后來柏拉圖的一些對話集記述下來。


折疊編輯本段軼事

有一個關于普羅泰戈拉的故事,這個故事無疑是杜撰的,但卻可以說明人民心目之中智者與法庭的關系。據說普羅泰戈拉教過一個年青人,規定這個年青人如果在第一次訴訟里就獲得勝利,才交學費,否則就不交。而這個青年人的第一次訴訟就是普羅泰戈拉控告他,要他交學費。


他兩次訪問過雅典,第二次的訪問不會遲于公元前432年。公元前444-3年他為徒利城編訂過一部法典。有一種傳說說他被控為不虔敬,但這似乎是靠不住的,盡管他寫過一本《論神》的書,這本書一開頭就說:"至于神,我沒有把握說他們存在或者他們不存在,也不敢說他們是什么樣子;因為有許多事物妨礙了我們確切的知識,例如問題的晦澀與人生的短促。""他的第二次訪問雅典,柏拉圖曾在《普羅泰戈拉》一篇中有過多少帶點諷刺的描述,在《泰阿泰德篇》中并且很認真地討論了他的學說。他的出名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學說,即"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這個學說被人理解為指的是每個人都是萬物的尺度,于是當人們意見分歧時,就沒有可依據的客觀真理可以說哪個對、哪個錯。這一學說本質上是懷疑主義的,并且其根據的基礎是感覺的"欺騙性"。

相關名言
视频一级片
<strike id="tvrz9"><video id="tvrz9"></video></strike>
<strike id="tvrz9"></strike><span id="tvrz9"></span>
<strike id="tvrz9"></strike>
<strike id="tvrz9"><i id="tvrz9"></i></strike><strike id="tvrz9"></strike><th id="tvrz9"></th><span id="tvrz9"></span><strike id="tvrz9"></strike>
<strike id="tvrz9"><dl id="tvrz9"><ruby id="tvrz9"></ruby></dl></strike><th id="tvrz9"><video id="tvrz9"><strike id="tvrz9"></strike></video></th>
<th id="tvrz9"><video id="tvrz9"></video></th>
<th id="tvrz9"><video id="tvrz9"></video></th><strike id="tvrz9"></strike>